|
|
时间:2023-4-6 18:40:30
| 阅读: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1、温度
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可分为以下三类: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C,如: 鲢、鳙、草、鲤、团头鲂。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C。如: 罗非鱼、淡水白。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20°C,最适温度为12~18°C,如鳟、大马哈单。
通常在适湿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2、PH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7~8.5。PH值小于6.5时,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3、DO (溶氧)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室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4、氨氮
(1)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2mg/L,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
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
分子氨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
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罗非鱼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体中的氨氮在0.2-0.8毫克/升之间,但最高不要超过1毫克/升。
(2)氨氮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被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PH越高,毒性越大。
5、亚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当氧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造成损害:
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警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6、透明度
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水体透明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鱼类生长。
养殖前期(150克以下)需通过施肥等方法控制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通过换水等方法控制透明度为30-40厘米。
7、硫化氢
水体中的硫化氧主要是由于鱼塘底层缺氧,底泥有机物经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产生,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
渔业水质要求:鱼塘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0.1mg/L以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