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23-3-10 12:12:27
| 阅读:179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口众多,724平方公里,561万人,是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国家,如今的新加坡有着亚洲四小龙的称呼,工业经济发展, 用地多,而农业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据调查全新加坡的土地资源仅仅占到了可耕地的1.18%,本土粮食的比例仅仅占到了10%,因此解决新加坡口粮的关键途径就是依赖于进口,正如我国所提出的,饭碗要装自己的粮,新加坡也有意识的要扩大本土粮食的供给比例,根据新加坡官方的说法,力争再2030年本土农产品的供给比重能够达到30%。
不过30%的数字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十分有限的耕地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仅仅依赖提高粮食单产的做法显然是不大能够行得通的。育种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改良的作物的品质并提高了产量,但是近些年来说通过育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比如说玉米产量近20年提高的比重大概10%左右,因此继续通过育种技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提高国内的粮食产量显然是很难的。
另外一个做法则是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然而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则是新加坡的耕地面积提升实在是比较有限,很难从工业用地挤出来农业用地;从这里也说明了一点,就是为什么我国一直强调要维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了,一旦农业用地变成了工业用地,就很难变回来。
为解决国内粮食供给比例过低的问题,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发展策略是,用更少的土地,实现更高的产量!既然地面可耕地不足,那就垂直向上发展。建设立体垂直农场,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如今新加坡很多的高楼大厦已经被发展成为了垂直农场,高楼大厦中通过模拟生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水培、土壤栽培;另外像城市高楼的顶部也被充分的开发利用,种植成了各种农作物,以此提高粮食的供给量,和土地的利用效率。目前在新加坡建设成已经投入使用的农场数量高达30多家。而亚洲已经有500多家垂直农场,包括同为人多地少的日本有200多家。如今的日本每天城市中大约有1吨的新鲜蔬菜来自于这样的垂直农场,而这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也正在世界各国扩散开来。
垂直农场的理念虽说很好,不过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技术含量过高,对于缺乏技术资金的企业来说很难经营,可能很多公司在经营的初期都是在试错中度过;2、投资回报周期过长,财团投资意向不大,缺乏投资热度;3、价位过高,相比于农田种植产出的农产品,这种高科技农产品由于投入过高,价位方面根本没办法同传统农产品相竞争。
尽管如今的垂直农场(农业)还存在着诸多的缺点,不过这种模式依然是被农业科技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所看好,因为随着人口的急剧性扩增,未来的农产品供给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解决人们口粮食亟需探讨的课题,尽管目前的成本方面还很高,然而在未来或许会迸发出巨大的能力,在粮食供给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产品。
转载:科学兴农
|
|